作者:卡蜜兒

 建中三年級李姓學生疑似因女友懷孕,感覺自責及在極大壓力之下,跳樓身亡。在社會的惋惜、嘩然中,卻沒有點出台灣整個社會對於這些小爸爸的忽視與敵意,才是推落這個男孩的最大力量!

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多年來在校園中推動「學生懷孕事件處理種子培訓」過程中,即不斷提醒學校當局與教師,應該讓學生知道,《性別平等教育法》14-1條規定學校應積極維護懷孕學生之受教權,並提供必要之協助,而所謂必要的協助,還包括了「視需要提供另一方當事人協助」,因此在這次的懷孕事件中,感受到極大壓力的建中李姓同學,也應該是學校專案協助的對象。
但是學校除了沒有積極宣導,讓學生知道,如果發生懷孕事件時,自己的受教權受到保障,也可以得到相關的輔導與協助,以致於當學生懷孕時,多以個人的力量私下解決,才會發生悲劇。若是懷孕學生及男友,知道學校有提供協助的義務,並且在學校的居間處理下,陪同告知雙方家長,一起協商處理之道,分擔壓力,李姓學生或許不會害怕、沮喪到覺得是「世界末日」!

筆者曾撰寫「中學教師處理青少年懷孕事件之探討」的研究,發現到學校在學生懷孕的過程中,較少以關懷的角度看見男性的需求,「當人們以『逃逸在外的不負責任男性』來看待青少年懷孕事件中的男性當事人時,就較少會想到男性當事人的需求與輔導。」(莊淑靜,2008),因為人們大多把這個讓女生懷孕的男生標籤為「加害人」,甚至是「落跑小爸爸」,覺得在這樣的事件中,受傷的是女生,因此服務的重點都在懷孕女生的身上,看不到這個小爸爸心中的害怕、擔心、恐慌,甚至當他的女友要進行人工流產時,這個男孩心裡也會有失落與悲傷。

在其他國家,早有針對小爸爸(young father、teen father)提供服務的機構、支持團體,以同理而非責備的角度,支持這些年輕的男孩。不管他們的孩子後來出生與否,或是送人撫養,在每一個過程中,他們也同等煎熬。唯有陪伴與支持,才能助他們度過這個人生中的重大事件,並且在此過程中成長。可是台灣卻一直沒有這類的服務,恐怕就是上述將男性視為「加害人」甚至「落跑小爸爸」的負面觀點,讓這些小爸爸心中的自責更重,壓力更大。

    非預期懷孕,對任何人來說,都是生命中非常巨大、困難的議題,更何況是未成年的孩子。台灣一再發生的學生廁所產子事件以及這次的建中學生自殺事件,除了再度突顯台灣性教育的缺乏,也對照出了這些經歷非預期懷孕事件的無助與恐慌,還有那些總是說學生在學校很正常,看不出異狀的教育工作者之失職!

 資料來源: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869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en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