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php.jpeg 

作者: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顧問 莊淑靜

 

在台灣,近年來已經逐漸可以看到一些描寫青少年懷孕、生育或出養等心路歷程的小說、偶像劇、電影。這些媒材主要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呈現出懷孕青少女所面臨的身心劇變、家庭衝突,及社會壓力。尤其在2004年性別平等教育法通過之後,讓學校等教育單位也開始投入懷孕學生的協助工作。台北市女權會也不斷將相關媒材介紹給學校、青少年,希望增強大家對於相關問題的思考及因應。

 

不過女權會也很早就注意到,這些故事中,常常缺乏對男性的描述及關注,這些小爸爸真的都很不負責任,出了事就「落跑」嗎?還是他們有其他的問題及心情需要被理解與支持?台灣在學生懷孕事件輔導與處理要點中,其實也提到了,學校應視情況提供男性當事人適當的協助,可是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人們還是習慣把非婚懷孕事件中的男性當作是「加害人」,無意之間造成二方當事人及其家庭的對立,這對彼此來說,未嘗不是另一種傷害。

 

雖然女權會不斷嘗試在工作坊等公開場合做出這類的提醒,可是要扭轉過去深植的刻板印象,並不是短時間就可以達成的事情。《16歲小爸爸》這本小說,正是以青少年懷孕事件中的男性當事人為主角,以述說自己帶著一個嬰兒,如何兼顧學業、孩子照顧的生活為開端,交錯著對過去「單純地當一個青少年」的生活,以及現在仍然是一個青少年,有著青少年的需求,但卻也需要全力投注於另一個活生生小生命需求的生活狀態。以一個16歲的青少年來說,巴比看起來都應付得不錯,但是他所承受的無形壓力,終於在一次尋求慰藉的街頭塗鴨,導致被警察逮補,進而錯過了到褓母家接小孩的事件後爆發。然後其他人才更清楚意識到,巴比其實需要更多的生活、身心、教育等各方面的協助與支持。

 

這本書,今年被女權會選為「花樣少年少女讀書會」的讀本之一,青少年的述說方式及次文化的描述,使得我們讀書會的少年少女們很快就可以進入主角巴比的生活脈胳,並且在其情境中獲得許多共嗚,尤其是少年們,有機會進一步思考自己若是面臨類似的抉擇及處境時,可能會怎麼做,也有人更積極地去談,要如何不使自己落入這樣的情況裡。雖然初次接觸此議題的少女們期望看到的是以青少女心路歷程出發的讀本,但是這樣的閱讀經驗,的確帶領她們跳脫對於男性是「加害人」的負面印象,開拓對於情感、性、生活等不同面向的進一步思考!

 

有趣的是,故事中的女主角因為生育導致了身體機能某部份的永久喪失,於是讀者們似乎比較能以同情的眼光看待巴比自己撫養孩子這件事,這是劇情安排的巧妙之處,迴避了父權社會的某些價值觀,如果巴比的女友不必長期臥床,那麼,還會是由巴比來照顧孩子嗎?這是在閱讀故事之外,我偶爾會覺得好奇的哩!

 

圖片來源: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7651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en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