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卓耕宇老師   高雄中正高工主任輔導教師

                                     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會顧問

      懷孕,帶給大家怎麼樣的聯想呢?是一種滿懷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忐忑心情;還是一陣千金難買早知道的懊悔不已情緒;抑或是精心籌畫同心合力的生育計劃實踐;甚至是無任何防備性與身體探索後的選項。如果是「青少女懷孕」呢?的確,不同的社會文化與社經背景交織下的懷孕,帶來的喜悅與衝擊是差異且多樣的一連串改變與挑戰。

         電影「鴻孕當頭」描繪的是一個青少女面對親密關係後,確定懷孕的當下,那種心情與處境,甚至電影裡的家長,跳脫以往的道德譴責而選擇陪伴面對。更是有別於台灣的社會脈絡下,家長面對孩子非預期懷孕/非婚懷孕的負面感受與情緒。一樣是青少女非預期的懷孕,在不同的社會脈絡下,命運真的大不同。面對這樣的身體議題與家庭文化差異,提供我們教學實務或助人工作上,怎麼樣的反思與理解呢?
    這部電影裡的家庭、學校與社區,面對女孩的懷孕,雖然免不了偶有人投以異樣的眼光。但是,陪伴的理解與支持的氛圍,至始至終都不缺席。
電影裡,家人面對孩子非預期懷孕的態度,與在地的脈絡大不相同。或許是我們的社會裡,看待非預期懷孕總是道德的評價勝過主體的關照。家人面對難掩的負面情緒都應接不暇,更遑論是理性的同理與陪伴,的確呈現著迥異的價值。

    這一部電影一上映,除了在美國擁有很高的票房紀錄外,也引起美國社會的一陣討論,有人贊同透過正向經驗的呈現,反思懷孕所帶來的汙名與歧視;當然也有人擔心這樣美化懷孕的身體經驗與處境,是否過度簡化並天真地忽略其他種種身心的衝擊,甚至鼓勵青少女趨之若鶩呢?反觀在地的影評,似乎也呈現相同的兩難。一樣有擔心這樣一部將非預期懷孕如此正向描繪的電影,會不會造成更多青少年輕忽懷孕帶來的種種衝擊?其實,我並不擔心,只是面對差異的社會背景,若能透過更細緻的對話與學生討論,就更具性別/身體/情感教育的意義。更何況,劇中的女孩在懷孕的過程,其實面對外在的各種不同形式的揶揄和歧視,不在話下。看著自己因為懷孕而體態改變,也是一個學習自我悅納的課題,並非想像中的順遂。

    很多的畫面讓我印象深刻,也提供觀眾思考一些議題,概述如後,例如:

1.   親友的陪伴:女主角朱諾的爸爸與繼母,對於她的懷孕,雖然一開始是訝異,之後卻能抱持著陪伴的溫暖態度面對彼此勝過指責不是。同儕的建議與家人的理智面對,都是穩定情緒的重要關鍵。

2.   女孩面對性與身體的自主:女孩對於性的選擇跳脫原來男主動女被動的既定模式。例外,驗孕確認懷孕當下的心情,以及女孩思索如何安置與求助的後續,都反應著社區機構提供完整的資源協助與服務。

3.   小孩的出養與領養家庭:面對可以透過出養制度給予領養家庭一個小孩,女孩在意的是願意以及有能力愛新生兒的家庭,自己卻可以很灑脫地面對這樣的安置,生育者對於寶寶的出養,往往面對更多的情感切割與不安與焦慮的調適歷程卻沒有太多著墨。

4.   對於生命的看待:原本只想選擇人工終止懷孕,後來卻因為感受到肚子裡日漸茁壯的小生命,似乎帶來不同的想像而臨陣脫逃,決定生下小孩並找尋領養的家庭。或因宗教信仰、或因個人價值與家人的決定等等,都影響著看待生命的價值。

5.   情感的教育:情感關係的經營,在電影中看見了兩個學生的愛戀,也呈現兩個中產階級成人伴侶親密關係的轉變,這樣的轉變也衝擊著女孩對於婚姻中的伴侶關係理所當然的不離不棄,成長,少了點天真浪漫;多了點現實考量。

6.   醫療互動的性別歧視:醫療人員產檢過程中對於女孩的歧視與不友善,反應出醫療裡性別關懷的缺乏。當然,此刻陪同產檢的繼母,可以義正辭嚴地處理醫療過程的歧視語言,更是一種empowerment。

    很多的面向與議題,都是可以討論的切入點。面對懷孕的議題,與學生對話的過程,無須強調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因為,更需要的理解與認識,是透過影像讓更多真實具體的經驗呈現與被看見。雖然一樣的懷孕,遭遇大不同。不過,不也徹底映照著我們的社會文化如何詮釋"懷孕"這詞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en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