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女權會顧問 莊淑靜

劇情簡介:

喪母的15歲女孩瑪麗,日夜思念著溫柔的媽媽,爸爸沈浸在工作與失去伴侶的悲痛,男友安東又將離開她搬到溫哥華。擔心安東會忘記自己,北國夏日燦然陽光下,瑪麗主動決定跟安東發生親密關係,沒想到,說好「會很小心」的安東,卻讓自己懷孕了!

    意外懷孕的瑪麗在好友及輔導老師的支持下,思考自己以及腹中胎兒的未來,因著對母親的懷念與對生命的期待,她決定留下孩子,仔細思考教養小孩責任與種種現實後,認清自己與安東都還沒準備好當爸媽的事實,決定幫寶寶挑選一對適合的養父母。──小鴛鴦變奏曲

 

 

相較於《鴻運當頭》這部知名度較高的電影,《小鴛鴦變奏曲》這部探討青少年懷孕的影片或許已被遺忘。不過其實二部片子有著類為類似的劇情,懷孕的主角都是在學青少年,她們因為某些因素後來都決定把孩子生下來出養。不同的是《鴻運當頭》以男女主角互訴愛意做為happyending;《小鴛鴦變奏曲》這個片子則大多瀰漫著一股淡淡的哀傷與分離氣息:主角瑪麗從失去母親、男友要去遠方追尋更好的運動生涯而與她分手、到她決定把孩子出養,談的都是「分離」失落。

當時我們在台灣討論《小鴛鴦變奏曲》這部片子時,性別平等教育法還沒有通過,因此對於片中女主角瑪麗可以在學校的諮商中心與老師討論自己懷孕的情況及未來的安排,感到有些驚訝,更不用提瑪麗大著肚子走在校園裡準備去上課的那一幕有多麼地深駐人心。

即使在性別平等教育法通過即將六年的現在,台灣大部份的老師還是會告訴我們:「提供必要的協助是沒問題的,請假、課業,我們都會按規法辦法,可是大著肚子在學校上課!?這個真的……」,真的還是難以想像!!真的還是不可能。因為有太多的擔心跟顧慮,這些源自於社會文化對於青少年懷孕、「未婚」懷孕的污名,顯然才是主因。學校擔心的主要層面是:「影響其它學生的心情」,講得嚴重一點是「帶壞」其它學生,不過檯面上最常說的是擔憂「懷孕學生安全」,有趣的是,學校也會信心滿滿地說:「就算我們同意,學生跟家長自己也不願意大著肚子來學校」。我認為有合理的理由懷疑,這種種的「顧慮」是否會影響到學校在與懷孕學生、家長會談時,引導的方向。

在電影中,瑪麗挺著肚子正要到另一個教室上課,同學如常與她打招呼,這或許也是觀影時令我們印象深刻的一幕,那些學生沒有被「帶壞」嗎?看到有人懷孕,不會令她/他們起而效尤嗎?到學校演講的時候,我們常常聽到老師問這樣的問題。我覺得非常有趣,假如我們回到教育場域,看看每天在現場學生被言教、身教、及課堂上所學種種,是否學生們都有「起而效尤」?教育是教什麼就學什麼嗎?還是人其實是有條件的學習?青少年看到同儕懷孕在校上課,她/他們學到的是「我也可以這麼做!」,還是「這樣有點辛苦/不方便,我一定要小心」?我認為沒有怎樣的理想結果才能建立良好的教育方式/範例,不管懷孕的學生決定要中止懷孕、將孩子生下自行撫養或是出養,對周圍的人來說,如何正面地看待這件事,教導學生如何友善地與懷孕的同學相處,以及在恰當的時刻加以詮釋,才是真正影響學生是否會「起而效尤」或「引以為戒」的重要關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en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